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研究进展 > 中医诊断 正文

惊叹!西医正在追赶中医

来源:中检健康 编辑:中检健康 时间:2019-04-22
从近百年来西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医正在逐渐向中医靠近。很多人会有疑问,西医一贯排斥中医,怎么会向中医靠近呢?有下列事实为据:


医学的目标和方向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致中和”平衡的整体,人会患病,是因为偏离“中”,产生不“和”而失去平衡。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所谓预防疾病,就是要时时处处保护人的正气,所谓预测疾病,就是亚健康状态的诊断。通过治疗恢复人的“中”、“和”、“平衡”状态,其中平衡包括人体本身各个部分、系统的平衡,也包括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的模式应当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稳态医学的方向转化。应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及个性化治疗转变。”这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变,是向中医靠近了一大步。

适合情志抑郁、经少不畅、肝气郁结、口干口苦、肝血不足、易生气、食欲差等


生理和心理问题

中医讲形神合一,其本质即人的生理与心理现象,“形”指形体形态,包括皮肉筋骨、内脏精血等;“神”泛指人的心理活动。

神以气血津液为活动基础,神在形的基础上产生,对形有主宰作用,人体各脏腑生理活动是在神的支配和调节下协调有序进行的。《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只有形神具备、心藏神气、魂魄和谐时,才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健康人。

西医有生理学和解剖学两大基础,研究和解决的是人的生理疾病,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精神因素。上世纪70年代末,西医发现仅从生理和解剖上研究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西医医学模式的转变,说明西医又向中医靠近一步。

睡觉敷肚脐,可以调理肠胃、养血安神,改善手脚冰凉、宫寒痛经、失眠,对风寒感冒也有效果。晚上睡觉贴一帖,扶阳排寒全搞定


手术问题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分,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能轻易摘除,如果某处有病,主张尽量保守治疗。

西医经常被一些错误的理论诱导,作出错误的结论。比如阑尾炎,以前西医一直认为阑尾是一个“退化无用”的器官,甚至主张没有炎症也要切除。而当今天他们认识到阑尾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时,无数“无辜”的阑尾已经被切除。

又如,对于经常患扁桃体炎的人,西医会建议手术摘除,一劳永逸。从局部来说,扁桃体总发炎,摘除好像是对的,但从整体来说,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去掉了第一道防线,细菌和病毒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还有西医认为脾可有可无,一有病变就要摘除,后来发现摘除脾的人结肠癌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这才发现脾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延时性。这些都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治病还是治人的问题

中医的治疗对象是有病的人,一切治疗手段都是从有利于人的目的出发,把人调理好了,疾病也自然好了。

西医的治疗对象是人的病,一切检查治疗都是围绕人的病,把病治好了,人就健康了。但是大量医疗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常常是治好了这个病,出现了那个病,或反复发病。

如肿瘤,西医的观点一直认为不管良性还是恶性都要手术切除,特别是癌症,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切除,然后再化疗、放疗。这就是把患者的病放在首位,因此常常是手术做得很好,患者的病灶切除了,人却死了。

即使不死,也常常体力大伤,衰弱至极。近两年部分医生开始逐步转变观念,对于癌症开始从患者整体出发,走一条先化疗、放疗,再手术切除,再化疗、放疗的路线。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患者能治疗得彻底,而且患者体能消耗少。



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最大特点之一。中医认为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人出现疾病是人的某部分出现了不平衡,诊断就是找出不平衡的位置,治疗就是通过药物和其他办法使之平衡。

治疗不但要解除症状,还要去掉产生症状的原因。这一切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整体。人的任何一个部分疾病都和整体有密切关系。

西医认为人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机器,疾病只是某个“零件”出了问题,治疗只要修理这个有毛病的“零件”就可以了。因此西医针对人体的各个“零件”,分了很多科,用现代化大工业流水线式的方法对人进行“修理”。

因此“误诊率”长久居高不下,“返修率”此起彼伏。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西医不得不开始认识到重视整体的重要性。如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不但注重了药物的应用,还强调了饮食和运动的必要性。



亚健康

中医讲要诊断和治疗未病,提出“上医治未病”。并有一套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始于《黄帝内经》。强调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和既病防变。

有些疑难杂病,其病因复杂,久治不愈,很多人产生恐惧心理,而这些疑难病症,大多是内因大于外因,用现代防治方法难以预防。中医看来,它们在未病之前,就已经有了疾病的信息——阴阳气血、症状、舌脉等改变,此时若能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进行干预,可得到缓解或制止,这正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价值之处。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西医没有办法诊断和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人,但能承认“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是未病,已经很有进步了。


健康的概念

中医讲“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人不但没有病,还与“天”与“地”和平共处。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阐明:“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精神因素

中医认为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外感病是受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而形成,内伤病由“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起。

西医最初只认为疾病由细菌病毒引起,不承认“风寒暑湿燥火”,更不承认“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是疾病的主要原因。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西医逐渐承认了这些致病原因。

近几年,西医又发现社会心理的紧张刺激会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诱发内分泌的失调。抑郁消极的情绪可使催乳素分泌过滥而致乳癌。紧张的环境刺激恐惧和焦虑可影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免疫抗体的产生,造成免疫能力缺损而引起癌症。

目前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观察提示,癌症的生长速度与个体的生活方式突然改变等心理因素有关。



食疗问题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有“四气五味”,食品也有“四气五味”,只不过食品的“四气五味”特性不十分明显。因此正确的饮食,可以预防疾病,轻微的疾病,可以用食物治疗调理,而且认为食疗是上策。

西医认为疾病是细菌病毒感染所致,饮食只是补充人体的营养,食物和细菌病毒没有关系,因此过去的西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对患者的饮食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但是长期的医疗实践,西医发现现在流行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等病症,和不正确的饮食都有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病,必须有正确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不能吃,或少吃。



忌口问题

中医有“吃药不忌口,跑断医生腿”的说法。例如胃病患者治疗时,要忌食辛辣、寒凉的食物,疔疮疖子等病要忌吃发物,痛风患者要忌吃海鲜等,这些都是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违反了就要出问题,这些都是必要的、科学的。

过去的西医治病不要求患者忌口。西药的说明书上也不强调忌口问题,因此很多患者说“还是西医科学,不讲那些啰嗦”。后来西医也发现,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因为不忌口出现了许多问题。

因此西医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也提出要忌口,如糖尿病要少吃糖,肥胖要少吃高脂肪食品,服用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期间应该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服用治疗头疼的药期间忌饮酒等。这些都是西医的进步,在向中医理论靠近。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中医认为人是复杂的,病是复杂的,引起疾病的原因也是复杂的,要想疗效好,需综合患者的病种、病情、病期、性别、年龄、环境、季节等综合因素,找出病变原因,再用药,这种方法是“量体裁衣”,是“因材施教”,是“小锅饭”。

西医讲究集体治疗,同种病归到一个大病房,大致相同的药,大致相同的方。不重个体差异,这种方法是“商品成衣”,是“常规教育”,是“大锅饭”。表面上看西医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大治疗、高效率。

实际上还是把人当作机器在流水线上用同一个方法修理不同情况的人。因此西医的误诊率高,不良反应多。近年来,有些有远见的医师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实行“个体化治疗”。

上个世纪,世界卫生组织(WHO)郑重宣布:“21世纪的医学应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及个性化治疗转变。”虽然这种观点才刚刚开始,比中医晚了两千年,但西医已经看出了这是未来医学的目标和方向。



美国膳食的金字塔

中医讲人的食物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以粮食为主要营养,以各种水果为辅助,各种肉类起补益作用,各种蔬菜作为补充。

美国是世界上先富起来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过30年50年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各种“富贵病”频现,严重威胁美国人的健康。

美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饮食严重不平衡造成的,于是推出了“膳食的金字塔”,塔底是粮食,然后是蔬菜水果,第三层是鱼肉蛋,第四层是奶类和豆类食物,第五层是油脂。这个金字塔和中国古代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论一致。

 


肾开窍于耳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意思是在五官和五脏的关系方面,耳和肾有密切关系,即耳朵的疾病和肾的功能密切相关。《四诊诀微》中有言:“耳焦如炭色者,为肾败,肾败者,必死也”。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所以对耳朵的动静自然不可掉以轻心。

西医认为肾和耳完全是两个系统,位置相差很远,功能完全不一样,“肾开窍于耳”没有任何理论根据。但是在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西药的应用时发现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和耳的副作用,甚至引起耳聋。为什么药物的伤害总是肾和耳相连,经过认真研究分析,西医发现人在胚胎时,肾和耳是由同一个神经发育而成的,因此纠正了以前的说法。

西医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医学,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改变自己,西医理论的进步,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承认中医的理论,有意无意地向中医方向靠近,这不是偶然,而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中检健康 邮箱:hr@jk123.org

Copyright © 2020 pco.com.cn 中检健康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urHost

京ICP备20003558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44)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52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316室  电话:010-62368194

Top